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包裝設計者不斷將綠色理念融入到產品包裝中。選擇環保材料、采用安全加工方法,將包裝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是綠色包裝倡導者追求的終極目標。基于此,許多包裝設計者習慣從減量化、環保化、回收再利用等角度入手,尋求最佳的綠色包裝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一些設計者也提出了包裝智能化的綠色設計理念,即在現有包裝中融入智能化技術,使原有包裝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也滿足綠色環保、健康安全等要求。當下,這一創新理念受到了國內外包裝市場的熱切關注。本文中,筆者將對促進食品加工領域智能化綠色包裝系統構建的四大驅動力進行簡單闡述,愿與業界共饗。 驅動力之一:新政策推動技術應用 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以下簡稱“FSMA”),這是自1938年以來,美國對現行主要食品安全法律的一次重大修訂和改革,在當時轟動一時。新的法案將聯邦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從食品污染轉移到防患于未然上,重新規定了在整個供應鏈上對食品進行跟蹤和監控的方法,以確保美國的食品安全。FSMA實施后,大多數食品企業對其產品實施了從原產地到零售貨架的全程追蹤,這意味著必須采用各種形式的智能包裝來完成這項使命。 除了FSMA之外,美國政府也在與食品相關的其他法規中增添了應用智能包裝的條例。例如,2002年制定的《生物反恐法》中就規定了對產品追蹤的要求。位于芝加哥的布洛默巧克力公司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可可粉加工商和巧克力原料供應商,出于對《生物反恐法》的嚴格遵守,該公司已經開始使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來跟蹤出貨,同時將追蹤一直延續至經銷商處。迫于法律法規的要求,目前一些規模較小的食品公司也開始逐漸應用這種追蹤技術。 與此同時,歐盟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比如歐洲食品安全局提出了一種“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立法行動戰略,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處處都有監管,而違法者也將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該戰略不僅建立了有效的追溯制度,還規定了產品包裝上必須注明產品組成成分中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如堅果、牛奶、芥末、殼類動物和魚類等,且這些標注信息必須是合法的,且能被消費者理解,而不是誤導消費者。例如,一種高脂肪、高含糖量和高含鹽量的食品不得聲稱是補鈣佳品或是具有其他營養價值。 驅動力之二:提供有效安全保障 在過去,食品企業采用一種原始的信息追蹤方法—生產流程單。紙質的生產流程單不需要花費很多成本,因為它們大多依賴人工填寫。然而,從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人工填寫的方式也使得這種簡單的信息追蹤方法不太可靠,所以食品企業也在通過智能包裝的追蹤服務來改變原有的信息追蹤方法。 在未來,我們將看到智能包裝應用在食品生產領域,它們將節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取代人類在食品和飲料行業的重復勞動。物流行業也將使用智能包裝(RFID、全息圖和智能油墨等手段)來確保食品安全地運輸至各地分銷商。種種發展需求使得在產品包裝上嵌入RFID或類似的“智能”組件將變成一種趨勢。以下,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基于二維碼技術的追溯系統。 當原材料供應商在向食品企業提供原材料時,將原材料的原始生產數據(如制造日期、食用期限、原產地、生產者等)錄入二維碼中,并打印出帶有二維碼的標簽,然后將標簽粘貼在包裝箱上,并交予食品企業。 在食品企業原材料入庫時,從二維碼中可以讀取原材料的原始生產數據。食品企業員工根據當天的生產計劃制作配方,按各個批次的使用要求將各種原材料稱重、分包,在分包的原材料上粘貼帶有二維碼的標簽,二維碼中包含原材料名稱、重量、投入順序、號碼等信息。 在原材料投入后的各個檢驗工序中,使用數據采集器錄入檢驗數據,再將數據采集器中的數據上傳到電腦中生成原始生產數據庫,使得產品、原材料追蹤成為可能。 這種基于二維碼技術的追溯系統擺脫了以往使用“生產流程單”的信息追蹤方式。而且,通過數據庫能在互聯網上方便地向消費者公布產品的原材料信息,實現信息透明,保證食品安全。此外,包裝智能化在防偽功能上發揮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